近年来,海门市从文化引领、党的建设、公益活动和人员互动四方面入手,着力打造“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”的军休环境。
一是注重文化引领。充分发挥利用好“军人服务之家”的设施优势,为军休人员添置锻炼设备,读书学习室,交流活动室等,精心打造军休人员“家”文化。2017年为方便军休人员组建的门球队开展训练,还特别建造了300平米的门球训练场。
二是强化党的建设。高度重视军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需求,将每月20日定为统一活动日,对因病不能参加的党员采取上门“送课”的方式,将学习内容送到家。
三是开展公益活动。大力开展“捐资助学”、“捐资治病”活动,在军休人员集体中合力营造“善行”文化。2017年9月军休人员自掏腰包自发组织成立“爱心助学基金会”,并委托军休所以“海门军休人员”名义每年资助1-2名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。
四是引导人员参与。军休党员们集体倡议建立“特殊党费”制度,在每位军休党员过政治生日那天捐出这笔“特殊党费”,补贴生活困难的军休人员看病住院费用。军休人员们还积极参加未成年人教育工作,成为“红色文化使者”走进学校、课堂讲红色故事,寒暑假期间在社区为青少年免费开设红色讲座。
在军休所的主动关爱下,军休人员的“无用感”和“被忽视感”不断淡化,社会融入能力不断增强。军休人员开始适应退休生活和享受退休生活。